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秦朝,其前身秦国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的崛起可追溯至秦献公在国内实施一系列改革及在对外战争中的连连胜利。从春秋末期秦国的衰败开始,秦国逐渐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逐步恢复并增强实力,为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献公去世后,秦孝公继位,他是《过秦论》中的“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中所提的第一任秦君。秦孝公深知国家振兴之道,于是重用了卫国的商鞅,推动一系列深刻的国内改革。商鞅变法,特别是在战国中期的秦国崛起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之后,秦国在农业、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随着秦惠文王的领导,秦国的版图扩展至战国七雄中最大;秦武王则带领秦军攻占了中原的军事重镇韩国宜阳城,突破了秦国东出面临的重大屏障,为接下来的征服打下了基础。秦昭襄王通过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彻底削弱了敌国,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坚实基础;秦孝文王虽短暂在位,但在他的治下,国家继续发展;秦庄襄王则攻灭东周公国,并开始吞并三晋,初步设立三川、太原两郡。
展开剩余77%终于,秦王嬴政登基后,他开始推行统一六国的战略,发动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经过多次攻城略地,成功将六国一一消灭,最终统一了中原,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状态,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许多影响后世的重要制度的出台,比如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文字、货币、车轨、度量衡等,这些改革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那么,秦国从一个地方小国如何逐步发展成能够一统六国的大国呢?秦人的祖先又是如何被封为诸侯的呢?
早在秦国建立之前,秦人的祖先就曾有过分封诸侯的历史。嬴姓部族在夏商时期是显赫一方的诸侯,嬴姓的显贵族群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的黄帝时期。“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史记》中的记载表明,秦国的祖先最早是颛顼帝的孙女女修所生,而颛顼帝则是黄帝的孙子。
黄帝是华夏的共同始祖,三皇五帝之一,是上古时期最为重要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一。颛顼帝的父亲昌意则是黄帝的嫡次子,属于黄帝的直系后代。颛顼帝成年后辅佐其父昌意的长兄少昊,后因战功被封为高阳,因此高阳氏一族也得到了“高阳氏”的称号。颛顼帝去世后,其孙女女修的子孙在接下来的几代中,持续发展并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力。
颛顼帝去世后,黄帝的曾孙帝喾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的后代帝尧和帝舜也先后担任部落联盟的领导人。随着帝喾的去世,他的儿子陶唐氏帝尧、以及其女婿有虞氏帝舜接任,最终成为华夏历史上的五位伟大帝王。
秦国的祖先逐渐形成了以嬴姓为主的强大部族,伯益便是嬴姓部族的重要始祖之一。伯益的父亲大业与女华的婚姻诞生了伯益。伯益协助大禹治水,并因功获得舜帝的赏识,被赐姓嬴,开始在舜帝治下显赫一时。
伯益在夏朝建立初期担任了重要职务,而随着夏后氏大禹的即位,伯益进一步得到重用,甚至在夏启继位后,曾获得想要传位给他,但伯益并未接受,这一事件成为“家天下”制度开始的标志。伯益在治水上的成就被舜帝嘉奖,并通过婚姻将名将女华与他结为夫妻,进一步巩固了嬴姓部族的地位。
伯益生前有两位儿子,他们分别建立了古黄国和古徐国,嬴姓部族的势力在夏朝中愈发强大,成为当时的“顶级贵族”。但到了西周时期,伯益的后代在面对变迁时经历了一些起伏。嬴姓赵国的先祖造父便是在这种动荡中崛起的,最终从中获得了地位。
秦国在西周时期的演变也是极为复杂的,秦国的祖先曾屡次通过战斗与联盟维护自己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逐步从附庸到正式成为西周的诸侯。秦国的不断崛起与其祖先的雄图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最后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强国之一,最终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发布于:天津市美港通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