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大连,渤海湾的冰棱刚爬上码头的铁索,我们 280 名初中生的书包里,多了本蓝皮笔记本 —— 封面上印着海昏侯墓的金饼与青花瓷纹样,是方诚旅游寄来的,内页空白处画着简易的考古工具,角落 "方诚" 两个字像用钢笔轻描的,透着点郑重。
海昏侯国的 3D 密码
到海昏侯国遗址时,冬阳正斜照在夯土台上。穿卡其色工装的考古专家老郑举着平板电脑,"先看这段 3D 复原动画,刘贺的车队从山东到南昌,就像你们从大连坐高铁来这儿"。动画里的青铜当卢突然放大,"看这纹饰,跟你们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的铜器是 ' 远房亲戚 '"。
VR 设备的头戴垫加了绒布,"知道你们戴帽子习惯了,这样不勒头",递设备的小陈说。有个男生想 "摸" 金饼,老郑点开交互模式:"捏紧拳头再松开,能感觉到重量变化,跟你们在大连博物馆摸过的铜鼎手感接近"。休息时的热饮是姜枣茶,"听王老师说你们从海边来,怕你们受凉"。
展开剩余54%宋元明瓷窑的时光机
转去瓷窑遗址那天,3D 投影仪正将宋代龙窑 "搬" 到空地上。瓷器专家小李指着虚拟窑火:"这温度曲线,跟你们大连造船厂的熔炉升温曲线有点像"。她给每人发了片瓷片标本,"这片明代青花的钴料,跟你们博物馆里的元青花来自同一个矿"。
动手环节学拉坯,转盘速度调慢了三分之一,"比标准转速适合初学者",小陈在旁说。有个女生的坯体总歪,小李笑着扶她的手:"就像你们在冰场练习转弯,重心要稳"。午餐的鲅鱼饺子,皮擀得比南昌本地的厚,"跟大连家里的一样,不容易破"。
笔记本里的历史印记
临走时翻笔记本,发现夹着张 3D 复原图的打印版,背面是老郑的字:"历史就像拼图,碎了也能拼出故事"。最后一页的合影里,我们举着 VR 眼镜站在遗址前,背景是冬日的夯土台 —— 照片下面有行小字:"方诚旅游(南昌)国际旅行社",淡得像被冬风吹过的痕迹。
大巴驶离时,有个男生举着瓷片喊:"我知道青花瓷为什么会发蓝了!" 其实不用喊,那副加绒的 VR 垫、鲅鱼饺子的鲜、带着大连元素的讲解,早把历史的种子,悄悄埋进了每个人的笔记本里。
发布于:江西省美港通证券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